从现在看,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李鸿章曾说过:“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百多年前说的话,对于我们现如今的产业,也同样适用。业界希望能够通过外部的方式洞察、或是通过了解外部的变化来预测产业的方向,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思考,共同探讨寻找我们行业的变化之道和取胜之道。
定价权的大转移融合创造未来
从经济发展史看,每一次的变化与定价权的转移有很大的关系。上世纪二三十乃至四十年代,是制造为王,我们看到福特汽车走向自动化之路,在这个阶段只要你能造的出来就能卖得出去,是生产厂家作为主导的黄金时期。对应的是中国,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晚,在70、80年代有粮票、布票的时期,生产厂家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上海,上海是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当时我们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如果买到的是“上海”牌的,显然要好过买其他省市的牌子,这是制造为王的时代。
之后,随着生产过剩,变成了谁能卖出去,谁就牛。所以我们看到沃尔玛等超级商业帝国的诞生,这些商业帝国到现在仍然表现得很出色,这就是渠道为王的时代。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光有渠道也不行,还得有客户,很多没有渠道的人在互联网上也能开辟一番天地。淘宝不说了,京东、小米等都成功了。谁拥有最终的顾客和用户,谁就拥有未来。原来我们认为,顾客和用户是一样的,但在互联网时代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羊毛可能出在狗身上,但是由猪来买单。”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很普遍,我们发现从产业链来看,越来越向终端转移,就是说谁最终掏钱,谁最牛。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融合作用,这种融合也包括互联网本身的移动互联。
背对阳光是挑战面向阳光是机遇
2000 年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谈论互联网,现在我们谈论更多的是移动互联。同样我们制造业也要跟“移动互联”有紧密的联系。过去30年,中国在工业化的制造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制造业培养了一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从未来看,中国正在走转型之路,这是我们全面复兴的转折。前一段时间,习总书记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新常态”,并提出三个核心,第一,中国的经济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驱动从原来的要素转为创新驱动。这是新常态的定义。原来我们发展的路径,在以后是无法线性复制的,简单的扩充产能并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
目前,企业自身也遇到了难题。如果我们背对阳光,看到更多的是阴影,是挑战和困难,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做个华丽的转身,面向阳光我们看到的是机遇。现在各个大国在制造上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如德国最早提出了“工业4.0”的计划(工厂智能化、产品个性化、生产人性化、产官学一体化);随后,美国也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而日本,则推行了规模编制技术战略。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简单的制造业如服装加工、PCB加工会回流,相反回流的将是那些高价值的产业。
最好的时代已经开启我们要走转型之路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机会,我们的企业也在不断地变强,还有很多小的企业在变精。对于大而强的企业应该重视技术研发,抢占竞争制高点;向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提升四个效率,推进卓越运营;重视结构效益,推动模式创新。小而精的企业应在细分领域形成突破,谋求主导地位,把成本做为竞争力,紧密合作,抱团发展。另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协会联盟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研发来说,中国PCB产业现在也日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推动技术融合提升制造水平
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例如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此外,通过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创新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在这里还要强调“四个管理效率”:第一是运营效率,即毛利以及获利的水平;第二是资产效率,即总资产的周转效率;第三是组织效率,包括公司流程的梳理和内部机构的设置;第四是人员效率,这里涉及到我们培养的员工和信息高度自动化融合的问题,未来将对用工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强调人和组织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必须越来越尊重个体的价值,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重要和迫切。那么,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还是依然在维持过去的旧思维旧风气?如果说现在加入组织容易,那么离开组织也更加常态,因此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结构效益,推动模式的创新。除了传统的“纵向价值链模式”,现在还有很多“平台式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谁也离不开谁。例如腾讯的盈利模式,他是目前所有互联网企业中最复杂的,但他的管理结构却是最好最高效的。腾讯很多产品都是免费的,单靠几个付费的产品就实现了盈利。
跨界不仅是“打劫”更是创新者的思维模式
现在打垮我们或者说影响我们、威胁到我们的,基本都集中在“跨界”。“苹果”把手机打垮了,原先“苹果”并不做手机,最后做了手机,现在主宰手机的就是“苹果”和“安卓”。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说:“当今最成功的人,他们最特别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于他们把很多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在于他们能够发现人们从前看不到的模式。”颠覆性创新在中国现有传统行业中虽然比较难,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微创新”和“适宜的创新”环境中要有所突破。特别是我们应该关注,如何重新整合碎片式的知识、技术、人才、信息。
现在的“滴滴打车”和 “快的打车”,他们互相烧钱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但外界解读的是,他们在培养消费者的支付方式。通过他们的思考方式我们发现,可能在不经意的瞬间,传统积累多年的优势就被颠覆了。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个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导的例子。在深圳有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叫“大疆创新”,这家公司从无人机飞控系统到整体航拍方案、从多轴云台到高清图传,现在已经是全球领先的飞行影像系统独家先驱。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树立不同的技术壁垒,利用市场占有加上50%的毛利,但大疆的售价也只是竞争对手的成本价,份额永远比毛利更重要。”
推转型、强能力、提价值
转型,关乎企业的生死,恐龙的消失宣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当气候发生变化,唯一可以拯救我们的,就是迅速地改变自己!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时代洪流中翻腾不息的浪花,也许它们会激发我们的灵感,也许会搅乱我们的视线,但真正的企业家就是要勇立潮流大势,时刻保持清醒,穿越迷雾、洞悉本质!推转型、强能力、提价值,这既是气候变迁的客观要求,更是我们追求组织使命、实践人生价值的行动自觉。制造强国,实业兴邦,我们一直在行动!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