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推广正在成为社会趋势。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和政策调整。
  • 5G网络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 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来源和营养价值。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成为全球性挑战。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逐步探索疫情后的新生活方式。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数据隐私成为数字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金融交易的方式,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
  • 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新挑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新经济下的机器人产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行业动态,成都金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新经济下的机器人产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在究竟身处“红海”还是“蓝海”?似乎难以定论。

      此次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机器人被频频提及。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亦被看成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

      过去几年,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的不断加码,加之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需求,合力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站上风口。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5.7万台,增长55%,约占全球总销量四分之一。

      供需两旺促使企业快马扬鞭,资本闻风而动,各地亦争先恐后。不过,爆发式的增长中亦有隐忧,包括缺乏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产品层次不高,市场无序,同质竞争严重等。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面临一轮洗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秩序构建和政策的更合理引导。

      我们还认为,“新经济”语境下,未来机器人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从投资角度来看,资本更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渗透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培育过程;二是寻找服务机器人刚性需求的痛点。

      龙头企业+产业集群

      中国出现劳动力供给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逝,开始让机器人产业焕发生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亦显示,中国在2012年前后就已经进入机器人需求量高速增长期。2013年和2014年,中国也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过去依赖的劳动成本优势减弱,国际市场环境疲软也加剧困难,内外夹击促使机器人成为突破口。

      对制造业强国和“新经济”更加重视,机器人产业被寄予厚望。“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机器人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新增长点。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将持续旺盛。2013年出台的《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曾提出,机器人产业朝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具体而言,到2020年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就目前来看,东北、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四大板块产业集群初成。

      其中,东北有装备制造业基础,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地区。

      京津冀则依托丰富的高校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资源,承接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在此支撑下发展出特色机器人产业。

      长三角是目前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立足机器人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两个环节。

      珠三角则凭借作为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优势,以需引供,通过吸引大量机器人企业落地,带动产业发展迅速。

      按照相关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国内现有近40家机器人产业园(在建、筹建),并且各地大多大力倾斜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优惠政策,意欲抢滩机器人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器人园区空心化严重,企业寥寥无几,甚至有的最终被迫转型。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政策和资金双向支撑下,机器人产业迎来风口,但对于一个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而言,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发展。一哄而上的结果将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国内低端产品充斥,最终拖累行业发展。

      国产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摆在机器人这个未成熟产业面前的,除了机遇也有困难。

      依照国家有关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要达50%以上。

      此外,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对应的数字要求提升至26万台和180万台。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仅上述两项目标就给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不小压力。

      首先,当前机器人行业鱼龙混杂,企业多是小企业,不少更是带有投机性,企业停留在简单拼凑、复制和山寨的初级阶段,导致高端产业低端化。

      其次,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应用系统开发不足也较为落后,导致产品层次不高,难以有效满足需求。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比如,精密减速器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但在日本仅为25%,进口成本过高导致国产机器人整体缺乏竞争力。

      此外,服务机器人的刚性需求痛点难寻。一般认为,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并且考虑到中外在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上的差距不大,中国有望突破。

      但是,与工业机器人痛点明确,多数矛盾集中在供需平衡上不同,服务机器人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刚性的需求支撑,难以形成足够的市场,问题的层次更深。

      21世纪宏观研究院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面临一轮洗牌,恐有相当大比例的散、小、弱企业遭到淘汰。

      事实上,已有不少声音持类似看法,有的观点甚至预测淘汰企业的比例达九成。需要指出的是,这将有助于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培育和发展。

      此外,深入渗透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培育过程、积极寻找到或创造出服务机器人刚性需求的痛点,或将是下一步的投资关键。

     



    上一篇:AlphaGo是怎么学会下围棋的
    下一篇:中国印制电路产业强大吗?
    金大立免费服务热线
    028-83734198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业开发区天彭镇旌旗西路419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20 成都金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