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行为正逐步的被数据化,银行正转变为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对贷款人进行资质审核和风控监察,我们越来越成为一个透明人…那些多头授信负债的赌徒们正迎来暗黑时刻。
1、前两天一则新闻或许被很多人忽略了,但它很重要
5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暂称为《网贷暂行办法》,并附了答记者问。
这是监管层第一次对网贷做出的规范性文件(之前打击P2P网贷时也出过一些指导意见,但那属于非正规网贷),对我们理解网贷的未来方向有很大作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且授信期不超过一年。
网贷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个人消费,另一个是生产经营。个人消费授信上限是20万,但生产经营类的个人贷款上限虽没有统一规定,但要求各商业银行也得确定一个额度的上限。
在网贷资金使用上,除了“不能用于买房买股”外,还不能用来“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这其实堵住了网贷的一个重要使用渠道。因为房子增值,很多人会把按揭房贷尾款结清让房子变成全款房、再抵押贷款出更多的资金,这是很多人在操作的融资方式。过桥资金(也称赎楼资金)从哪来?可以自己的钱、可以亲友的钱、可以贷款机构的钱(小贷公司/民间借贷/信托等),当然也可以是网贷的钱。
主要是网贷的钱来得容易(随时提取、不需要繁琐手续)、且费率较低(日息万分之五、月息1.5%,且按实际使用天数计息),所以网贷作为过桥资金使用非常广泛——另一个渠道就是信用卡还款。
虽然这是针对商业银行的网贷办法,但其他的网贷机构(如小贷公司、京东金条/百度有钱花等网贷平台)也会参考,所以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它的后果是什么呢?那些通过撸网贷、在很多网贷平台获得过多贷款的人正面临爆仓风险——一旦网贷机构要求提前还款,这些“拆东墙补西墙”的人很可能会面临逾期。
《网贷办法》的出台,只是近两年银保监会/央行等监管机构打击高杠杆负债套利者的一个延续。
2、以前银行信贷是有很多漏洞可钻的
银行信贷授信不上征信、信用卡分期只显示每期债务、网贷甚至不上央行征信……也因此有了套利空间。
某人可以陆续在多家银行申请信用贷授信——先把额度申请下来,放在那里暂时不用,等多家银行都申请一遍后再集中提取,以此获得更多的贷款;
为了降低信用卡负债,可以把账单分期,本来消费12万的债务,但分12期后征信上却只显示负债1万(当期还款金额),以此降低债务;
因为网贷不上征信,所以同时在多家平台申请贷款且不归还,美其名曰“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
……
有些人就据此空手套出了大量的钱,并发展出了一套“以贷养贷”的信贷接龙玩法——用新贷款去还到期的贷款,以此循环往复、腾挪出一笔长期闲置的钱……有人拿这钱去做生意、有人拿这钱买房、有人拿这钱去挥霍。
这就是监管层所说的“过度授信、多头共债”——本来只有10万块的还款能力、最后却借了100万,在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借款、同时负债,稍有不慎就会坏账爆仓。
去年在打击网贷时,监管层已要求网贷借款人违约记录要上征信;
今年1月份二代征信已上线,其中就增加了银行信贷授信得上征信(像信用卡一样,授信额会显示在征信上);
信用卡分期余额,也得上征信;
买房贷款时,以前只上主贷人征信、现在也要上参贷人的征信,以此避免债务转移。
更早些的2019年9月,北京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其中就有“严格信用卡授信管理”、“辖内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统一授信管理,对客户名下的多个信用卡账户授信额度、分期付款授信额度、现金提取授信额度等合并管理,不得突破设定总额授信额度上限,并将客户名下他行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本行授信额度合并管理”。什么意思?就是个人的总授信额度有个上限,比如50万…就是所有银行的总授信是50万,这家银行多些、那家银行就得少些。
《网贷办法》第二十六条,“授信与首笔贷款发放时间间隔超过1一个月的,商业银行应当在贷款发放前查询借款人信贷记录,重点关注借款人的新增贷款情况”,其实就是围堵借款人在多家银行先授信再集中提款的漏洞。
信用卡降额封卡、授信额下降甚至消失、多头授信时要求提前归还借款……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到来、甚至已经到来。
3、在科技创新下,我们每个人正在逐渐的被数字化、并成为一个透明人
早上一睁眼,我们会首先打开手机刷下微信、微博、抖音,据此就会留下兴趣喜好的数据;
早上乘地铁去公司,会留下行踪路径的数据,地铁上是看新闻、看视频、看电子书、还是听音频内容,就会留下阅读偏好的数据;
在公司的楼下买份早餐,就会留下支付记录的数据;
中午点份外卖,也会留下消费金额和口味喜好的数据…办张信用卡、网络购物、工资个税、金融理财等等都会留下数据。
当这些数据足够多、也就成了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大致能判断出你的经济收入水平、消费潜力需求、个人口味偏好、履约信用能力……你以为你很隐私,其实在某些人的眼里你早已被“看透”。征信报告,就是对你的借贷数据(负债额/负债率/履约情况/近期征信查询记录等)进行收集分析;个税流水,就是对你的真实收入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芝麻信用,就是对你的消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而这些数据,统统构成了银行对你的评价,并决定是否给你贷款、贷款多少以及贷款的利率。
现在的银行是金融公司?NO!是科技公司。
信用贷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贷款人还款资质能力分析大数据化、贷款风险控制数据模型化、贷款审批放款自动化……总之就是一个目标——减少人为干预,尽量的系统化、自动化、AI化。
随着个人信息被更广泛的搜集分析,以前那种恶意撸网贷、多处借贷的高杠杆赌徒正面临穷途末路。信贷的漏洞正逐渐堵住、信用卡的黑科技正逐渐失效、擦边球的灰色地带正成为历史。时代在变,我们不得不与时俱进,千万不要与趋势作对。
在金融去杠杆、居民降负债的大背景下,切莫做高负债、高杠杆的赌徒,以免沦为被绞杀的对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