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性能过剩”,直接影响体验的系统“软实力”越来越为用户所看重,头部手机厂商也在不断加大软件方面的投入与突破。今年10月,华为推出了年度旗舰Mate40系列新机,除了影像、性能等方面的提升,其首发搭载的EMUI11操作系统也颇为亮眼。
新的操作系统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尤其是“一镜到底”转场动效,以及熄屏壁纸上那只会跟着用户的眼睛和操作动来动去的小鹿等体验,带来不少新鲜感。
在近日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中,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副总裁毛玉敏表示,去年开始设计EMUI11的时候,他们团队提出了三个原则:一致又一体、轻量又高效、精致又个性,“这也是贯穿EMUI以及未来HarmonyOS(鸿蒙系统)的UX设计理念。”
其中,“一致又一体”指的是跨设备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的理念。随着智能手表、智慧屏、平板、笔记本等设备的推出,EMUI的设计原则也随之扩展到华为的1+8+N全场景。比如智慧屏中的dock栏、通知和控制中心以及多任务设计,就是从手机的设计借鉴过来的。
“从EMUI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关注的是手机上的体验,手机已经做了很久了。最近两年我们扩展到全场景、“1+8+N”,通过过去近十年积累,我们觉得很多的东西对于8+N设备也有借鉴意义。”
贯穿“一体”的One Super Device,也就是基于分布式技术打造的EMUI11以及HarmonyOS虚拟超级终端的概念,则让手机与其他设备可以相互“借用”彼此的能力,一体化的资源访问,让手机、平板、智慧屏等组成一个超级终端,实现完全一体化的设备、一体化的状态与动作反馈、一体化的服务接续。
“如果‘一致’是表面上的,那么‘一体’就是深入到底层。”毛玉敏举例说,在分布式技术下,手机、Pad和电视互联之后,用户可以从智慧屏里看到一体化的其它两个设备里的资源,也可以从手机或者Pad反过来看智慧屏上有什么信息,这两个是临时组成的一体化,不需要上云,或者做复杂的网络连接配置,是一体化的资源访问。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的键盘在智慧屏上做输入,也可以在手表上看到手机上的步行导航。
“操作”对应手,“感知”对应眼,这两个是用户使用智能设备最频繁使用到的感觉通道。为了让操作更舒适、高效,让信息的感知更及时、流畅,华为的软件研发团队在手机底部和侧边功能操作热区的这20平方厘米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华为北研所的人因实验室中,华为展示了有着能够追踪眼球注意力的桌面眼动仪,以及收集用户操作时手部肌肉信号的“肌电仪”,这些都是华为软件UX设计团队用来做人因研究的工具。
所谓“人因”,是指研究如何将人、设备、环境等因素与设计要素组合,从而帮助优化设计的一个学科。如“肌电仪”的肌电片会贴到用户手部对应的肌肉群上,当用户做手势操作时,设备可以记录下肌肉的电信号,基于对“积分肌电”指标的计算,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其手部肌肉的疲劳程度。
“我们做了一个人因实验,用程序记录下用户做不同手势滑动时屏幕的报点数据,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结果发现,如果是上滑返回桌面的话,用户手势操作的速度是一直加速的,如果是上滑停留进入多任务的话,是先加速再减速,这样不同速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告诉我们这两种手势有区分的可能性。”
这些工具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习惯”通过指标数据的形式显现出来,经过15000多次这样的滑动测试后,提炼出量化的规律,再交给研发团队,把其变成识别的规则,让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出这些相似的手势操作。
在EMUI10之前,大众对华为手机操作系统的认知往往是“商务”、“直男”、“繁琐”,在微博上或者生活中,也时常能听到用户吐槽其设计。EMUI10及今年的EMUI11极大地改观了外界对华为软件系统的印象,这背后,伴随的是团队和设计理念的更迭。
毛玉敏告诉搜狐科技,华为软件UX设计团队是一个新老结合的队伍,十年前的软件团队,设计师大都是工业设计甚至计算机背景的,能够理解交互,但没有特别专业的针对用户体验的设计。
最近几年,华为开始引入众多年轻设计师,像清美、央美、广美甚至还有很多英国美国留学回来的学生。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其带来了新的设计手法和整个系统性思维。据了解,华为软件UX设计团队目前有数百位设计师,数千位产品开发人员,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
同时,华为开始引入外部竞争,除了国内团队及瑞典、米兰工作室,还与外部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多地多团队同时设计,不同方案和提案碰撞、比稿PK,最终择出最优的方案。
从明年起,鸿蒙系统将正式进入华为手机系统,毛玉敏表示,在鸿蒙系统中,其对UX设计的三大原则将保持不变。同时,对于鸿蒙会有全新的设计语言、更多的创新场景和更多的全场景体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