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恢复和增长的关键策略。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刺激计划。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问题成为热点。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中国航天“蓝皮书”发布:今年发射将迎40+“超级模式” ,行业动态,成都金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中国航天“蓝皮书”发布:今年发射将迎40+“超级模式”

    来源:澎湃新闻


    2021年,中国航天将继续开启“超级模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计划安排4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宇航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蓝皮书》发布当天我国宇航发射又一次获得成果,推动今年航天发射“超级模式”继续向前。24日10时22分,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超级2020”收获不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间中国航天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探月三期、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中国实施39次发射任务,航天“超级2020”可以说收获不小。其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圆满收官,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长征八号成功首飞,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运载火箭型谱。

    根据《蓝皮书》介绍,2020年,全球实施114次发射任务,追平1991年以来发射次数纪录,连续三年发射次数过百;发射航天器共计1277个,创历史新高,总质量548.85吨,为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的最大值。美国以全年44次发射(含在新西兰实施的7次)居世界首位,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发射载荷总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质量同比增长26.1%。

    根据《蓝皮书》,2021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其中包括: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

    航天发射从“30+”迈向“40+”

    在此次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林益明介绍了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再创新高。航天科技今年计划安排40余此发射任务,发射80余颗航天器,发射次数再创新高,从“30+”迈向“40+”,新一代运作火箭基本构型全面步入应用发射阶段,我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1月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截至目前,航天科技在1月20日、1月29日、2月4日和2月24日成功完成了今年前四次宇航发射任务,各航天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是重大工程任务艰巨、影响巨大。林益明指出,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

    2月2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当天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据悉,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是今年另一个重大航天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于2月24日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同时为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林益明表示,这些航天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将推动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高度,也将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除了空间站发射,航天科技2021年还将发射高分五号02星、海洋二号D卫星、中星9B卫星、风云三号05星等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满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广播电视、气象等各个领域用于的应用需求,助力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

    据悉,在全年发射计划中,还包括7次左右商业发射任务。“航天科技今年将对外发布运载余量信息,向商业用途提供发射和搭载机会,满足市场对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推动我国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 林益明说。

    三是研制任务持续保持高强度。

    据悉,2021年,航天科技将重点开展空间站实验舱、探月工程四期等为代表的多个型号研制工作,并重点加快推动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民用航空等领域应用落地。林益明指出,“面对艰巨繁重的研制任务和科技攻关,我们将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不断刷新探索太空的中国高度。”



    上一篇:汽车巨头造假20年?被工匠精神神话的日本制造
    下一篇:脚踢阿里拳打腾讯,张一鸣的野心有多大?
    金大立免费服务热线
    028-83734198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业开发区天彭镇旌旗西路419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20 成都金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