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尔沃”)在2月24日联合官宣:双方已经达成了最佳的合并方案。其实吉利控股早在2020年2月份就已经开始和沃尔沃探讨合并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汽车集团的可能性,不过从它们达成的最佳合并方案上来看,这个计划八成是要被搁置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沃尔沃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按理来说,吉利控股作为沃尔沃唯一的老板,它想要做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嘛。那么为什么吉利控股在和沃尔沃探讨了一年之后,它成为“强大的汽车集团”的计划还会被搁置呢?这就要从吉利和沃尔沃独特的企业运作模式开始说起了。
吉利和沃尔沃独特的相处模式
在汽车发展的上百年历史中,各种收购并购,大鱼吃小鱼的案例数不胜数。大多数汽车集团在收购了某一个汽车品牌之后,都会利用这一品牌在某一地区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旗下的一个“贴牌”产品。
例如如今的斯柯达之于大众集团、曾经的萨博之于通用集团,这样做的好处可以通过技术共享最大程度地降低品牌运作成本,但是缺点就是很容易让这些贴牌产品失去它原本该有的品牌调性。
如果一家汽车品牌失去了灵魂,那么它就会成为汽车集团下的附属品,在品牌价值被榨干之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汽车品牌终将消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汽车集团都会把收购过来的汽车品牌变为贴牌产品,比如说吉利控股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就一直和它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
从归属上来看,沃尔沃直属于吉利控股,但是从运作方式上来看,沃尔沃有着完全独立在吉利控股之外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这两家公司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它们之间的合作需要通过一个“对话与合作委员会”来达成;在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中甚至明文规定了吉利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研发的技术。
相较于大众集团和斯柯达这对“技术血缘”高度相似的父子,吉利控股和沃尔沃看起来更像兄弟关系。在沃尔沃前期发育的时候,吉利控股这位兄长就会出手帮衬一把,但是它绝对不会直接掺和到沃尔沃的家事当中;一旦等到沃尔沃发育成熟,它就会反哺回报给吉利控股。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这样的合作模式其实也是有利有弊。
正是因为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这种互相扶持又互不干涉的关系,让这两家公司在这十年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沃尔沃拥有绝对的决策权,所以导致了吉利控股跟自己旗下子公司的合并谈判谈了一年都没真正谈下来。
合并又独立,吉利是不是多此一举?
按照小雷对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去年2月份谈判内容的解读,吉利控股显然也意识到了沃尔沃太过独立这个问题。它希望通过重组合并,将沃尔沃并入到香港吉利汽车(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吉利汽车品牌)当中,进一步加强其对沃尔沃的控制权。如果事情真如小雷所想,那么已经发展起来,并且一直处在放养环境下的沃尔沃董事会对这次合并产生抵触也是相当正常的事。
这两家兄弟公司在僵持了一年之后又因为感情深厚无法真正撕破脸皮,所以只有采取如今这种所谓“双方最佳”的合并方案。在合并这件事情上,吉利不再要求将沃尔沃汽车整体进行重组合并,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在这次合作中将继续保持各自的独立公司架构。
除此之外,双方还会在今年年底以股权合并的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的重点是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以及高效的内燃发动机。这家公司研发的动力总成除了向吉利控股旗下的车型供货之外,还将外供给第三方的汽车公司。
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还将围绕汽车新四化前瞻技术,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真正实现合并的最大价值。在智能汽车领域,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还将在目前已有的SEA浩瀚架构以及SPA2架构的基础上联合研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专属模块化架构,实现核心技术成功共享和规模化等优势。未来吉利控股旗下的沃尔沃、吉利、领克以及极星等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
在小雷看来,吉利控股想要的是对沃尔沃的全面合并,但是在这次合作中只是达到了部分业务合并的效果。尽管吉利控股并没有完成对沃尔沃的实际掌控,但是这样的合作方式既可以让双方把协同效应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又能够保证吉利与沃尔沃的产品不被同质化,所以这样的深度合作无论是对于吉利还是沃尔沃都有着非常正向的意义。要知道,对于吉利控股这样拥有数个汽车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来说,避免产品同质化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吉利控股在十年前收购沃尔沃采取的放养模式,让沃尔沃这个北欧的汽车品牌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对于吉利控股而言,它通过和沃尔沃成立领克这家合资公司大量吸取了沃尔沃的造车经验,使吉利汽车完成了品牌转型。
尽管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在本次合作中依然是两家独立的汽车公司,前者并没有完成对后者的股权合并,但是相较于十年前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距离感十足的合作模式,他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接触将会更加密切,它们之间的技术壁垒也会不复存在。未来吉利控股旗下的产品可以明确使用大量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技术,这一点对吉利控股旗下车型的品牌向上发展至关重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