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以下简称“弹匣电池”)。该技术突破了三元锂电池安全最严苛、此前难以过关的针刺试验瓶颈,在宁德时代给蔚来提供的100kWh电池包,只说永不起火、没提针刺实验的情况下,广汽埃安成为了首家对外公布三元锂整包针刺不起火的企业。
众所周知,三元锂电池凭借正极金属高活性,相比磷酸铁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从而衍生出了轻量化与比能量(体积与重量)高的优势,但热失控段时间释放出的超高热能,也一直是所有三元材料的“阿克琉斯之踵”。
据消防部门的报告显示:因内部短路自燃的三元锂纯电动车,出现明火之后段时间的温度就将超过600°C,脱离了燃烧的范畴,热扩散覆盖物体全部出现了融化的情况。
广汽研究院副院长、首席技术总监李罡现场讲解弹匣电池
面对这个安全方面的核心痛点,全球范围内相关的产、学、研机构都在以此作为重要课题,广汽埃安成为了最先公开发布成果的企业。线上发布会展示的试验视频,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刘仕强博士带领团队,对搭载了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三元锂电池整包进行了针刺热扩散试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仕强博士
试验显示:广汽埃安的三元锂弹匣电池包在试验过程中,热事故信号发出5分钟后,出现短暂冒烟(1分钟),无起火和爆炸现象。静置48小时后电压降至0V,温度恢复至室温。针刺后只有被刺电芯模块热失控,没有蔓延到其他电芯。打开电池整包,内部结构完好。
达成如此结果,广汽埃安凭的是什么?主要涉及新材料应用与系统级防护的四个主、被动核心技术。
第一,耐热电芯。首先追本溯源,弹匣电池最小的能量单元电芯,正极采用了纳米级包覆与掺杂技术,通过材料之间复合达到提升热稳定性的效果。
其次,其电解液添加剂,带来了SEI膜(隔绝有机电解液与锂离子共同嵌入)的自修复能力,以此改善电芯的寿命与稳定性,降低电芯短路的风险。
最后,除了以上两项被动安全防护,另外一种电解液添加剂还有具备主动安全特性,凭借添加剂改变电解液原本有机盐类化合物的温度特性,超过120℃以上,在活性材料表面自发聚合形成高阻抗特性聚合物膜,可以降低热失控反应的产热。
第二,隔热电池舱。这项电芯与模组的双层被动安全措施各家都在做,广汽埃安的做法是用更好的物料,即电芯之间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还有模组耐高温的上壳体,使得三元锂电芯热失控不蔓延至相邻电芯。
正所谓“技术革新、材料先行”,但量产之后还得看系统级表现。弹匣电池在现有材料体系基础上,主要针对降低自燃风险进行了改进,相当于现有三元锂电池的安全升级版。在系统级层面,弹匣电池对比同类普通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了10%,三项关键数据的提升幅度不大,不如宁德时代同为三元锂电芯的CTP(去模组)架构发布时的行业影响(比亚迪刀片电池为磷酸铁锂电芯)。
第三,高效冷却系统。被动散热方面,针对电池内部架构的改造,弹匣电池有效防止热蔓延,相比传统电池包的散热面积提升了40%,散热效率提升了30%。主动降温上,与模组全贴合的热冷系统,加上更宽的导热管路以及散热通道,以便快速带走电池内部的热量。
不过,由于冷却剂的循环效率,需要液冷系统水泵高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高能耗来支撑,此次简短的线上发布会并未提及这方面信息,最终是否会因高压力水泵而消耗更多出自电池的电量,还有待后续考察,毕竟为了控制温度而成为“电老虎”,早在广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前身)GE3上就有“前科”。
第四,新一代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作为主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发挥着实时收集温度、气压等量化指标,并启动液冷系统降温的职能。这方面,广汽埃安搭配弹匣电池的新一代BMS系统,核心的芯片与检测传感器等均完成了换新,以更高频率的数据采集提升早发现问题与快速响应的能力。
当然了,发布会上关于BMS系统的信息较为笼统,并未给出具体数据与实际效果,这方面到底有多大提升,我们将在得到官方反馈后与大家分享。
编辑点评:三元锂电池热失控的问题,困扰了电池行业发展多年,如今广汽埃安率先对外公布研发成果,算得上一个技术突破的重要节点。而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多为专家所说:“产学研”是推动技术革新的源动力,但最终还是要落到“用”的层面上。
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广汽埃安的三元锂弹匣电池抢了先发并不等于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接下来还得看量产之后实际装车的效果了,对此搜狐汽车·E电园将持续跟踪报道,我们拭目以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