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6月2日鸿蒙发布会上,余承东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代表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指明了万物互联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人如此,物也如此。在物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许多终端设备,但如何方便、高效地进行协同操作是个大问题。而华为通过鸿蒙打破了设备之间的隔阂。“不管是手机、平板,还是门锁、微波炉,都可以用鸿蒙。“
在本次发布会上,鸿蒙终于实现了手机侧的落地。华为演示了鸿蒙的具体体验,在主打的超级终端功能中,用户可以自由组合硬件。例如,深夜在家观影时,将智慧屏图标拉向手机,视频自动由手机接续到智慧屏上播放。在鸿蒙手机的万能卡片体验中,卡片成为原子化服务的载体,无需下载、安装,用户就可以获取各种服务。
华为还公布了各机型鸿蒙升级时间表。华为Mate40/P40/Mate30/MatePad Pro系列将率先实现升级。后续,华为分阶段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对其他机型进行升级。
此外,华为在本次发布会上发布了搭载鸿蒙的手表、平板等。可以看出,华为致力于构建的万物互联世界正徐徐展开。
是安卓套壳吗?
性能方面,华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搭载HarmonyOS的Mate 40 Pro进行《和平精英》游戏,比搭载EMUI11的Mate 40 Pro续航提升0.4小时。
除鸿蒙本身的体验外,不少人对鸿蒙是不是安卓“套壳”这一问题也非常关心,有观点认为只有不用其他公司的代码才不算抄袭。事实上,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套壳”一词本身便是一种狭隘的见解。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在计算机的世界中,“套壳”或者说开源代码复用,是受到鼓励的。计算机的世界里面鼓励合作,相信群体的智慧。“代码复用不仅仅是拷贝或者引用代码那么简单,它往往会带来反馈,即用代码的人会对原始的项目做出贡献,例如发现问题、优化性能,或者提供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安卓用开源代码比例超过80%。”王成录表示,每年安卓发布的一个版本给到OEM厂家手里的代码,大概在1.1亿行的量。约3000万行是高通、联发科芯片厂家给的,AOSP社区(安卓开源项目)公布了7500万行代码,其中中谷歌自己贡献的是1000多万行,其余代码是从各个开源社区中拿来的。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写一个大型的软件,每一行都自己写。”王成录表示,套壳不套壳,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
阿里巴巴的一位资深安卓开发人员告诉搜狐科技,“安卓套壳”的说法是很狭义的,一部分是因为开发者对鸿蒙不够了解,当然也有鸿蒙自身开源局限的问题导致。“华为不仅推出了自己的IDE来适配鸿蒙系统,还做了更多的安卓虚拟机所做不到的编译器优化,来提升代码执行效率。”
打消大众疑惑最好的方法是“开源”。业内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可以通过代码分析,去看鸿蒙和安卓的逻辑重合程度。根据此前鸿蒙公布的开源路标,今年10月以后,鸿蒙会面向包括手机在内的所有设备开源。
当然,也有观点指出,鸿蒙早期“完全自主研发”的宣传似乎也有“过激”的嫌疑——这会让公众认为鸿蒙与安卓毫无关联。
事实上,王成录也曾表示,鸿蒙也会吸收社区的优秀技术和代码。“如果我们满足了AOSP的开源协议,那谷歌的代码华为为什么不用?”
做生态系统面临着很多困难,代码或许没那么重要,毕竟用户更关注实际体验。“代码是谁写的只是毛毛雨,重要性的1%都不到。”王成录指出,“做生态系统还涉及到商业模式怎么办?法律上有没有什么问题?知识产权有没有风险?技术架构有没有先进性?未来能不能长远发展?”
其他厂商会加入鸿蒙生态吗?
一个在业内被普遍认同的规律是,操作系统要想做得好,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关键因素在生态建设——鸿蒙能否吸引到足够多的产业合作伙伴?
小米、OPPO、vivo等头部手机厂商是否会加入鸿蒙生态?短时间来看几率不大。一位手机厂商人士表示,“大型手机厂家注重信息安全和销售数据,华为和谷歌不一样,因为谷歌手机业务基本等于没有,而华为毕竟曾经是手机领域的大哥。”
非手机类的硬件厂商对鸿蒙的兴趣明显更浓厚。在去年底的一次鸿蒙开发者活动中,科大讯飞宣布将发布全球首款支持鸿蒙的录音笔。在演示中,录音笔搭载鸿蒙OS后,手机一碰即用,无需下载App,录音文件可以快速传输至手机。
为何选择与鸿蒙合作?搜狐科技采访了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听见科技CTO苏文畅。他表示,“从用户体验来说,搭载鸿蒙OS可以让用户操作更方便,并且现在我们数据传输是通过蓝牙进行的,传输速度受限,而借助鸿蒙底层提供的分布式数据传输能力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从科大讯飞自身来说,苏文畅称也希望借助鸿蒙整个生态来扩大整个市场的推广。但是他表示后续发布的录音笔不会全部搭载鸿蒙,“毕竟还有很多用户是在用安卓”。
搜狐科技从华为方面了解到的数据是,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在今年会达到3.6亿,明年8.4亿,后年12.3亿,并且华为设备在总量中占比会越来越少。
在鸿蒙积极推进与企业合作的同时,也有开发者处于观望状态。一位大厂开发人员告诉搜狐科技,“方舟编译器的高效内存回收机制在业界尚为存疑阶段,开发者们对其如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尚不完全明确,而鸿蒙的开源也有限,所以导致其在开发者中的增长范围一直保持着一个局限性,更多开发者并不觉得像大势所趋。”
据了解,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
华为不得不走的路
Windows Phone、Sailfish OS、 Firefox OS、Symbian、WebOS、Samsung Tizen......在做操作系统的路上,勇敢者前仆后继,胜者寥寥,移动领域依旧是苹果和安卓两家独大。
但是,操作系统一旦做成,便意味着“晋身”全球顶尖企业。方正证券有研报指出,数字商业的终极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操作系统的竞争,全球市值前3名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具备操作系统。1、苹果:iOS、Mac;(跨平台操作系统);2、谷歌: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3、微软: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
在苹果最新的第二财季财报中,仅仅来自于服务的营收就高达169.01亿美元(约为1078.25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华为今年一季度整体收入1522亿元人民币。
此外,有最新数据显示,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2020年的总收入超过640亿美元(约4083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生态的吸金能力是超乎想象的。
在华为遭受制裁、硬件出货受阻的大背景下,华为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6.5%。而在此之前华为已经在2014至2019年连续保持双位数的增速。其营收压力可想而知。
在公司战略层面,发展鸿蒙是华为“活下去”不得不走的路。华为曾公开表示要在5年周期内将华为软件工程能力提升上一个台阶,减少芯片依赖,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软件及服务的收入占比。
而从行业角度来说,新变革也在悄悄孕育。手机市场天花板已现,出货量整体趋于平缓,甚至4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4.1%。而IoT设备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快,根据IDC数据,2020全球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同比上升了28.4%。
当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如何让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华为认为,多设备协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操作系统的碎片化。鸿蒙操作系统的初衷,是希望能只用一套操作系统服务设备,让这些设备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协同。
“即使华为没有受到制裁,这些问题仍然要解决。”王成录曾指出,“解决生态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怎么把手机生态放到Pad、车机上。我们做系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升消费者体验。”
无论是公众对鸿蒙本身技术的质疑,还是鸿蒙生态发展中的重重险阻,都无法削弱华为发展鸿蒙生态的决心。王成录表示,“上了这条路,我们没有机会再去走其他的岔路,我们坚定不移地引领大家往未来万物互联的世界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