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为39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4.7%。也就是说,中国移动每天净赚3.6亿元。
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移动的利润用“暴利”二字形容并不过分。尽管每天净赚3.6亿元,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财报分析会上却表示:中国移动的用户增长和流量份额正处于一个下行的区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不限流量的资费套餐。
不可否认,流量漫游的取消,以及不限流量套餐的普及,这确实会对中国移动的业绩会产生一定影响。然而,流量漫游取消后,很多用户的通信支出提高了。一些报道报道称,消费者此前购买的省内不限流量的套餐大约在50元左右,7月份流量漫游取消政策落地后,三大运营商的不限流量套餐已经拉升至80元左右。由此不难看出,不限流量套餐的普及,增加了中国移动的营收。
一些数据也表明,流量消费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资费的下调幅度。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国内手机用户每月平均消耗的流量为4.24G,去年同期只有1.55G,实现了2.7倍的增长。在资费方面,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比2017年降低了46.2%。从这些数据来看,流量消耗的增长,并不会影响中国移动的业绩和利润。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流量资费下调对运营商业务的影响。2017年1G流量价格30元,一位用户每月消耗1.5G流量,费用是45元;流量下调46.2%后,1G流量的价格约为16元,用户每月流量消耗却增长了2.7倍,约为4.05G,这样算下来用户每月需要支付64.8元的上网成本。
毋庸置疑,流量资费的下调,刺激了用户流量消费的增长。从财报的一些数据来看,上半年4G客户DOU(每户每月上网流量)达到3GB,手机上网流量增长153%。与工信部流量增长数据相比,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增长并没有达标。所以,不限流量套餐的普及,会影响中国移动的业绩,但影响并不大。
从最近两年的行业发展来看,让中国移动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是被互联网巨头管道化的风险。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近乎垄断了国内互联网9成的优质流量,尤其是腾讯。众所周知,微信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手机QQ月活跃用户也接近8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拉高了腾讯的市值和营收。
援引腾讯财报中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营业收入为735.28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232.9亿元,同比增长65%。虽说腾讯与中国移动的业绩相当,相比之下腾讯才是暴利。要知道,中国移动的利润率只有16.7%,腾讯的利润率却高达31.6%,几乎是中国移动利润率的1倍。看来,中国移动的暴利,与腾讯相比仍然逊色不少。
事实上,不仅仅是腾讯,诸如阿里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利润率都要比中国移动要高。自从3G牌照发放后,微信的崛起,让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大幅下跌。最近两年,4G网络覆盖逐渐完善,三大运营商的语音业务也被互联网OTT业务蚕食,中国移动也不例外。眼下,中国移动除了流量业务增长外,语音和短信业务仍在下滑。
不难想象,一旦5G牌照发放,流量业务将是中国移动的主要营收来源。一边是监管部门提速降费的要求,一边是被互联网OTT蚕食的业务,中国移动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从3G到4G,中国移动的业务创新一直没有起色。如果5G时代中国移动营收仅靠流量业务,那么中国移动就是名符其实的“管道工”了。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