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抗洪成为全民关注的“超级话题”,其中,不少网友关注一个问题:“明明发洪水,为什么水库还要泄洪?”
其实,这正是水库在发挥蓄洪、泄洪、调节洪水的作用。简单来说,水量大的时候,水库拦住一些水,让下游可以承受住,等下游有容纳能力的时候,再科学调配泄掉部分水。
之所以要兴建大坝、水库,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4.5万条江河纵横交错,遍布全国,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水灾最多的国家之一,有文献记载以来,截至1949年,中国发生1092次大型洪水灾害。
江河密布,水灾频发,促使中国人大修水利,使中国成为全球大型水利设施最为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
四年前,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表示,中国已有水库大坝近10万座,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拥有200米级以上高坝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建成的200米级以上高坝77座,我国有22座,占26%,在建的200米级以上高坝19座,我国就有12座,占63%。
没有这些水库大坝,洪水早就“杀戮成性”,而为了国计民生,中国走过一条坎坷但坚毅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建设水库主要依靠人力,硬生生靠肩挑背扛,筑起一座座“堡垒”。
以驻马店市的宿鸭湖水库为例,1949年之前,没有对洪水进行拦蓄调节,经常导致宿鸭湖周边村庄房屋冲毁,土地淹没,村民只能四处逃荒。到50年代,水库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1957年,国家直接投资2900多万元,完成宿鸭湖水库设计。
1958年3月,宿鸭湖水库大坝开工时,汝南等五个县出动11万余民工,扎根在南北35公里长的工地上,“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据媒体报道,因为机械少,主要靠肩挑靠人抬,没有碾压的机械,就到附近的村庄找石磙,绑上四根柱子,八个人一起抬,不停地碾压、夯实大坝。
民工艰辛劳作,他们不觉得苦,反而掀起“劳动竞赛”的热潮,凭借这股劲儿,一百天时间,水库便基本完成。
这之后,宿鸭湖开始发挥蓄洪、泄洪作用,总库容达到9.82亿立方米。别的暂且不说,仅仅是这几天,包括宿鸭湖在内的12座大中型水库,就在精细调度下,积极发挥防洪效益,为中原大地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挖掘机、重型卡车、碾压机等大型筑坝机械越来越多。
2018年,豫西汝阳县境内的前坪水库,建筑350多米高的大坝时,用上“无人驾驶”碾压机。媒体称,“无人驾驶”智能碾压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一位水库管理负责人直呼,“将有更多‘机器人’走进大坝建设工地”。
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机械升级,推动中国水库变得更加强大。
举个例子,小浪底水库的蓄水量达到126.5亿立方米,因为它的存在,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得以提升至1000年一遇,近1亿人口免于水患。
而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白鹤滩水电站,总库容更是高达206.2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5亿立方米,相当于525个西湖的容量,让金沙江下游乃至长江沿岸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进一步提升。
除了蓄洪、泄洪,水库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发电。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水电装机3.7亿千瓦,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
遍布全国的水库大坝,已成为中国防洪、供水、能源的关键保障。显而易见,“基建狂魔”的最大特色,就是利国利民!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