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靴子落地的声音。
近来有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似乎从未退出舞台中央。新华社报道称,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通知内容大致上分为三大块:针对游戏企业,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严控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仅限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00—21:00)
针对各级出版管理部门,通知要求要加强监督检查网络游戏企业有关措施落实情况,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针对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包含家庭等社会各界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
给游戏企业侧面减负
针对上述通知,腾讯游戏官方回复称,公司从2017年至今,一直自觉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并积极推进各项新技术、新功能、新措施在该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未来,腾讯将基于主管部门的最新规定,进一步关注、投入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事业。
网易游戏则表示,公司过去长期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积极行动,努力为未成年人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接下来,针对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最新通知、要求,网易游戏将严格遵守,积极落实。
目前,国内其它游戏企业已陆续发公告,遵照执行最新通知。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此严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长会给游戏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以腾讯游戏为例,8月18日腾讯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Q2期间腾讯总营收为1383亿元,游戏收入为430亿元。
在本期财报中,腾讯首次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划放入财报中,即“双减、双打”的新举措。为回应社会关切,在财报中再次披露未成年人流水占比数据。其中,12岁以下未成年人流水仅占中国游戏总流水的0.3%;16岁以下未成年人流水占中国游戏总流水的2.6%。
考虑到腾讯游戏海外占比已经接近3成,正朝着5成份额迈进。未来,国内未成人贡献流水对腾讯游戏贡献力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谈及监管层对游戏行业的监管问题时,腾讯管理层回复称公司已经做好了合规准备,会努力拥抱这种监管新环境。
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从全行业来看大家担心的还是未成年人依赖游戏这类娱乐形式。如果监管方能够找出一个限制玩不同游戏总时间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很显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监管方和行业各企业凝聚共识,也需要有力的监督。他补充说道,从实践角度而言,这样的监管方式可行,而且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对于游戏行业的批评也可以得到化解。
是的,这也意味着游戏企业无需再被动地扮演大家长角色。笔者认为,游戏从业者们,确实可以松口气了。
主动性一直很强
监管层尚未出台严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规定前,游戏企业早已默默地探索。用接地气的方式说,这手段够狠。其实,就在差不多一周前,腾讯推出了首款“十八禁”游戏《光与夜之恋》。
简言之,即未成年人一律无法登录游戏,任何时间段内均如此。
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最新通知,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企业在落实未保政策上无疑更坚决、更彻底。事实上,游戏厂商历来重视未成年人保护。
2017年,腾讯游戏未保就依托于“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和“少年灯塔工程”,率先构建起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健康防护方案。
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当年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这是腾讯公司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随后,网易也推出“家长关爱平台”,米哈游则推出“成长关爱平台”,旨在为家长监督孩子的游戏行为提供平台服务。针对不少家长对“青少年模式”的吐槽:绕开模式太容易、身份识别不精准……不少游戏厂商再次发力,持续升级系统防范。
2020年,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纷纷推出“限玩、限充、宵禁”未成年健康游戏措施。甚至为了甄别是否有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信息偷完游戏,部分游戏厂商还采用了“人脸识别”和“定点巡查”等高科技“武器”。
纵使游戏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但总有“漏网之鱼”。 尤其是在今年8月初《经济参考报》那篇深度报道引发的社会舆论影响下,国内监管政策进一步严苛。
为给未成年人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环境,网易游戏启动了2021年“暑期未成年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通过三大治理专项、三大防沉迷措施和两大特别行动的“3+2+2”模式深入自查、堵塞漏洞,精准出击,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再升级模式。
“三防”即推出新技术,严打逃避防沉迷行为;护航功能升级优化措施;365*24全面服务措施。“三治”即:游戏环境治理;骚扰黑手治理;未成年黑产治理。
此外,在三防三治行动的基础上网易游戏同步开启两大专项行动,从大局把握青少年网络动向,严防未成年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可以看出,从政策端到企业端,未保措施正变得日益完善。
笔者相信,随着通知逐步落实,再加上游戏企业积极主动探索,将会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营造清朗的空间。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