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发布一季度运行数据: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1.81亿元,下降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02.04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51.72亿元,下降2.8%。
数据显示,成都三次产业小幅下降,供给端加快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成都全市经济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1—2月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为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成都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全市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等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企业稳产满产,加快促进生产恢复正常。
工业生产降幅收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其中3月当月增长6.2%,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1—2月收窄6.2个百分点。汽车产业下降16.8%,石化产业下降5.4%。
服务业逐步恢复。作为省内疫情防控防疫任务最重、社会防控成本最高的城市,批零住餐、旅游会展、交通运输等优势服务业行业倍受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0.6%,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下降19.1%和53.5%。但现代服务业逆势增长。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等行业发展较快,1—2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种植业产值增长6.4%。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微降1.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下降1.4%。
与此同时,三驾马车蓄势积能,需求端稳步回暖。
投资需求快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2%,其中3月当月增长10.4%,带动降幅较1—2月收窄17.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带动明显。服务业投资增长5.8%,增速较1—2月提高23.4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基本企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78.7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较1—2月收窄3.4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企业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8%、25.3%、11.4%、60.6%。
外资外贸增势良好。实现进出口总额1398.2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7.7%、3.0%。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连续24个月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一。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