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记者从省政府督查室获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16个省32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通报表扬,四川有两项经验做法“上榜”,分别是: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四川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
这两项经验做法好在哪儿?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权属改革——促科技成果转化
梳理这次通报文件中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与其他15个省份比起来,在数量上,四川也是两条,没有特别突出,但通报文件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经国务院同意,对天津市加强财政开源节流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四川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等32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通报文件正文直接“点名表扬”,足以体现了四川这项经验的代表性。
据悉,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核心,是将职务科技成果的“国家所有”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以产权来激励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旨在解决“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难”这一阻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老大难”问题。
在该项改革的独立探索阶段,西南交大率先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当年该校超过160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分割确权,成立了10家高科技公司。2017年初,我省选取20家高校院所,围绕探索开展“先确权、后转化转移”的有效机制、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处置管理的有效方式等3项任务进行试点;后又将试点单位扩大到45家单位,提出了探索深化“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模式、探索确权后科技成果处置管理的有效方式、探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培育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改革试点容错纠错免责机制等6个方面改革试点任务。各试点单位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建立完善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制度,取得了转化实效,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400余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也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法治保障。2016年11月,省委深改组就审议通过《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2017年全国“两会”上,四川团61名代表围绕修改《专利法》第六条联名向全国人大上报了提案;2018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出“实施国有单位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则依法确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为推进改革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近日被国办通报表扬,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文件,将我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举措,推广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8个区域。
二、机会清单——从“给优惠”转变为“给机会”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打造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这条经验是国务院督查组在现场督查时“挖掘”的经验。其有何“过人”之处?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举措的关键点就是转变了对新经济企业发展的支持模式,从“给优惠”变为了“给机会”。具体而言,高新区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场景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市场机会与新经济企业业务发展诉求配置不到位的痛点。比如,今年,高新区率先以人工智能领域为突破口,打造“AI+教育”“AI+医疗”“AI+园区”“AI+社区”“AI+政务”五大应用场景,梳理形成人工智能市场机会清单,包括政府需求清单25条(市场规模超1.5亿元)、企业供给清单201条(含创新产品信息119条、公共技术平台信息32条、孵化载体信息50条),并对外发布。
“市场机会清单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得到供需双方尤其是企业供给方的积极响应,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等供给方与成都高新区的企业需求方对接100余次,有效促成多项目落地。”上述负责人介绍。
业界普遍反映成都高新区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思维超前、做法领先、内容实际、供需结合紧密,实质推动了新经济企业与市场机会有效对接。
创新促发展,截至年9月,今年成都高新区新增“新”企业13189家,总数达到8.5万家。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