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新冠肺炎零号病人……”从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陆续陷入争议。2月16日,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官网的辟谣声明中称,“值此抗疫关键时刻,相关谣言极大干扰了我所的科研攻关工作,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武汉病毒研究所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唯一的P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有资质开展“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实验”。2019年,该所的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被科技部、财政部指定为“国家病毒资源库”。
南都记者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武汉病毒研究所在病毒溯源、病原检测、药物筛选方面有诸多发现,比如1月5日即分离出病毒毒株,首次提出“病毒或来源于蝙蝠”等。
曾联合研究双黄连功效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简称“武汉病毒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18年1月,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简称“武汉P4实验室”)通过评估,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P4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最高防护级别,有资质开展“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实验”。2019年,该所的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被科技部、财政部指定为“国家病毒资源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病毒研究所却连续陷入争议。1月31日深夜,央媒报道,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下称“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引发不少市民抢购,同时也引起质疑。
2月1日,上海药物所发布通告称,提供给媒体的文章“内容是准确无误的”。通告透露,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体外试验证明,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不过,作为联合研究方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并未对外发声。
“零号病人”之谜
2月15日,一则关于“新冠肺炎零号病人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传闻称,2019新冠肺炎“零号病人”是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黄燕玲,而她是武汉病毒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
2月16日,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官网发布回应声明:经查证,涉事人员于2015年在该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学期间的研究内容为噬菌体裂解酶的功能及抗菌广谱性,毕业后一直在其他省份工作生活,未曾回过武汉,未曾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身体健康。声明还称,值此抗疫关键时刻,相关谣言极大干扰了该所科研攻关工作,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首提“病毒或来源蝙蝠”
“从去年年底至今,病毒溯源、病原检测、药物筛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就一直在为抗击疫情加紧科研攻关,一刻也不停歇。”2020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官微转发了一篇《聚焦:大疫之中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并如是说。
据武汉病毒研究所官网披露,早在2019年12月30日,该所就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收集和标准化入库工作。
另据《湖北日报》对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的专访,其表示:“(2019年)12月30日晚上10时,我们受武汉市疾控中心的委托,检测了若干病人的样本”。
据披露,1月2日,武汉病毒研究所确定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1月5日成功分离了病毒毒株;1月9日,该毒株资源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保藏编号:IVCAS 6.7512);1月11日,该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发布,实现全球共享。
1月23日,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文章首次证实了该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ACE2),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为后续病毒致病机理、病毒溯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