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一些大企业里,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看起来和正式员工并无二致:在相同的办公区,参与相同的项目,穿着类似的格子衫。当具体工作开展时,又处处体现着规则的差异:一年到期的纸质工牌;没有权限浏览的项目资料;几无晋升可能,在系统里,他们被叫做“外包人员”。
他们大多没有漂亮的学历,此前多在小公司上班,有一定的技术与经验。在面对有大厂光环包裹的外包招聘面前,他们难免会心动,其中既有好奇,也有一种可能转正的希望。得到这份工作时,他们也有涨薪,享受着大厂的红利,意气风发,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获得感渐渐被缺失与比较心理占据,远比小公司优渥的环境更令他们患得患失。
比起有着上升可能性,并且五险一金齐备的正式员工,外包岗的员工总有种“二等公民”的感受,遇到问题时,难免被频频“甩锅”。而跳槽时,这样的简历反而成为HR核查的重点。但对那些想进入大企业而不能的人而言,这或许是更接近理性与现实的选择。
以下是三位外包员工的讲述:
一、王月,27岁,就职于某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外包公司——“没有KPI,正式员工需要什么,我就去帮他做”
HR找到我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外包”,她介绍说是外派到大厂,“除了不跟大厂签合同,其他没啥太大区别”。
我对大厂是有点崇敬的,那里福利待遇好,要求也高,能进去工作的肯定是自身条件非常优秀的。我想,如果去做外包,就能有机会认识行业里厉害的人,学习到一些外面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经历应该也会给我的简历镀一层金。
面试前,我在知乎和微博上搜索关于外包的信息,几乎都是负面评论——有人说外包做的工作很边缘化,不会接触到核心内容,其实学不到什么;还有人说转正几乎无望。评论非常多,我一条一条都看了。
我怀着侥幸心理,觉得这些不一定会在我身上发生,还是去了面试。我之前在教育公司做过市场营销,公司很小,只有几间办公室,顶多一层楼。到了大厂,我看见整栋大楼都是一家公司的,想要进去必须刷卡,不然就要作为访客进行预约,再由当时预约的正式员工领入。
等待HR来接的时候,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员工,我有一种进入了一个高学历办公环境的感觉,不由地想,如果当时考上好一点的本科学校,是不是也可能有机会直接进入到大厂。
合同是在外包公司签的,也有一整栋楼,据说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员工有7万多人,主要是为大厂提供外包服务。不过,我总共就去过外包公司两回,一次是入职,一次是离职。平时工作在大厂的办公楼里,这种形式被称为劳务派遣。
入职后,我也有了工卡,可以进出各个部门,能够享受免费班车和食堂。只是有一点不同:我们外包员工和外包实习生工牌上的背景和吊绳是绿色的,而正式员工和正式实习生都是蓝色的。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在大厂办公的兴奋,直到看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条。明明被告知基本工资涨了两千元,但公积金缴纳还不到之前的一半。后来,我发现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显示只有3000多元,上涨的部分在其余的5000元里,这些都加在了“绩效”那一栏。
我以为出错了,跑去问驻场,也就是外包公司在这边的总负责人。她表情平平地说,工资单上缴纳的没问题,是外包公司的正常制度。我想起面试时曾问过HR社保的问题,对方回答“正常缴纳”,我便没再问下去。没想到“正常”是这么一回事。
除了社保,我原本没太当回事的问题挨个来了。我们是市场营销部门,客户是最重要的,但我们从没参加过任何具体项目的会议,也没有接触到任何客户。
遇上大厂发福利,是最尴尬的。刚入职的那个端午节发礼盒,工作群里喊大家去领。我也跟着大伙去了,回到座位看到驻场在外包公司的群里说,“这个礼品咱们外包是没有的,大家不要拿错了”。我悄悄把礼盒放了回去,好在没啥人看见。
大部分外包员工像我一样,待个一年半载就会走,有少数待了三四年的,多半是在等一个转成正式员工的机会。我印象最深的是隔壁组一个姑娘,平时在工作群内更新内容,看起来挺受重用,好像也经常加班。忽然一连好几天没见到她说话,问驻场才知道她离职了,因为小组合并,当初有机会转正的空缺被补满了。驻场跟我说,“这要天时地利人和”。
我没有KPI,正式员工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帮他们做,比如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撰写周报等,干得比我之前的工作都简单。我渐渐有些迷茫,不知道我做这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些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这种感觉在半年之后越发强烈,有时候几个外包员工一起吃饭,我会提到自己想换一个环境,发现其他人也有在考虑。找工作面试,HR们非常清楚外包岗位,从不会问我负责的工作内容,而会直接问为什么要离职?是觉得被正式员工歧视了吗?我想起一年前在知乎上看到的回答,“你不要以为你在外包做了一两年出来你的简历会怎么样,没有用,因为真正懂的人都知道外包做的不是核心的。”
一切都应验似的,和网上说的一样。即便如此,外边的人还是想往里进。我做外包的时候,好几个朋友都来问我,自己要不要也找这样的工作。我说不,建议不要去。但就像当初的我,这些话并不能阻挡他们。有个朋友刚去了三个月就撑不住了,周末总在加班,带他的正式员工把活儿都甩给她,一旦出现问题,就由她来背锅。
最近,另外一个朋友也去了一家大厂的外包公司,大厂有啥消息她都会在朋友圈转一下。前两天,她专门发了一条带定位的朋友圈,“终于取消大小周了”。
我觉得有点好笑,因为正式员工的福利和她没有关系,但这种心理我特别理解。就像跟别人初次见面,我会介绍自己在大厂工作,但不会再往下说了。别人会投来赞赏的目光,就像我崇拜大厂的正式员工一样。真是既好笑又可悲,是不是?
二、张鸣,25岁, 就职于top级信息与通信技术公司的外包公司——“外包给的工资还不错。”
毕业的时候,只要听到是外包公司,我都不会投简历的。但是在小公司待了一年,感觉领导总是说得很好,没有兑现的事太多,还不如实打实拿到手的好——外包给的工资还不错。
我大学毕业后在老家重庆找工作,投了上百份简历。对方会说我们这个学校不符合他们的招聘要求,虽然那些公司的工资开得也很低。后来进了家小公司,老板说只要考了专业证书就会涨工资。我几个月就把证拿下了,但涨薪的事儿一直没兑现。
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受影响,按重庆市最低工资标准给我们发工资,就一千多元。我想着在这也没什么发展,就又开始投简历。那时候深圳一家外包公司HR看到我在招聘网站的简历,找我聊。这次我没拒绝,很快就被安排跟其项目组的人员进行了面试。这个岗位是研发方向的,相当于在一个产品发布后,不停维护和修复漏洞,迭代升级。给我的工资是1万多,确实也还行,比在重庆强多了。
其实大部分外包干得都是测试岗,就是用软件测试产品的功能,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报给研发部门去解决。这对专业技能要求没那么高,除了组长是正式员工,其他人都是外包。但也正因为这样,团队气氛比我们研发岗相对好一些。
我们部门30多个人有七八个外包,他们正式工都是一起吃饭,我和旁边的外包员工一起。我们跟他们交流比较少,也不知道交流啥。我们和正式工最大的差别是在权限方面。首先是工卡。我们的工卡是一张打印的纸,上面印有头像、姓名和办公地点,旁边写着“办公区临时通行证”。卡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要换新。这种临时工卡不能使用打印机,如果必须要打印东西,需要拜托正式员工帮忙。
办公软件的权限也不同,外包人员手机端是不能查看办公软件里发的图片,只有在电脑端可以。网页的权限更少,除了CSDN论坛在内的几个IT技术交流平台可以打开查资料,其他的网页都打不开,尤其是微博、博客这种更需要登录账号的,点进去都显示“无法访问”。
我一开始还以为网络有问题,问了其他外包员工才知道,是我们没有权限,只有正式员工有。想要获得权限可以向主管申请,也就是带自己的正式员工,但仅限于涉及项目的资料和服务器,其他网页权限是不可以的。
项目对接会议我们是不能参加的,对项目的了解都来自于正式员工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往往都非常细碎,有时候根本不能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但有时候不了解前因后果,解决起来无法下手。
我实在觉得迷茫了,会去问正式员工,把这些搞清楚。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请教他们,不过有时候会遇上对方不回复就尴尬了。有次,对方就是几个小时之后才回我的。
像我们这样的外包岗真的没有归属感。只要你按时上班,没有违规就行。岗位的事情就这么多,没有技能培训,更不会有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
想要涨工资必须连续四个季度被评为B+,入职半年的新人是不能参加评选的。上个季度,我们组只有两个是B+。每个月核算工时的时候,群里会发一份表格,里面是2万名深圳和东莞片区的外包员工名单。我注意到,基本上每个月要走300多人,离职率并不高。
三、项天,34岁,就职于top10地产集团的外包公司——“我要么在等渺茫的转正机会,要么彻底转行。”
在2019年被公司优化后,我进入了一个外包团队,项目期只有两个月,想过渡一下。这是一个二次外包项目,就是说我们是微软公司的外包人员,但我们干的活是另一家公司承包给微软的业务。团队里会有一名微软的项目经理负责我们的项目沟通。
两个月到期,随着项目结项,团队也会解散,用微软内部比较体面的一个词来说,叫“释放”。每当释放期临近,我们都会有些不安,除非项目经理介绍另一个新项目,接下来几个月就有着落了。
我在微软一共跟过三个项目,最长的不超过4个月。同事也换了三波,每个项目的人都不一样。我每次加入的时候都是项目中后期,因为那个岗位的外包人员走了,需要顶替空位。很多同事还来不及熟悉,就已经四散到不同项目组去了。换项目的同时还要换公司,因为每个项目是不同的外包公司负责。我就这样流转在各个项目组,雇主也在不同的外包公司间变换着。疫情期间,我只能在家待着,帮项目经理零零散散做一些小活。没有安全感,到处漂泊,是我对外包最大的感受。
从去年开始,微软减少了在外包服务上的力度,陆续释放了一些项目团队。也有一些伙伴因此换了工作,有的回了老家。正赶上一个大型地产集团想要创建团队做研发,这是全国前十的地产公司,实力雄厚,一些业务直接跟外包公司合作,以前熟悉的项目经理问我想不想去那边,“给你加点工资”。我当然很乐意。
新的项目组里,有一半是正式员工,而他们也曾是外包人员,刚被吸纳转成正式员工。业务分两部分,他们负责的是项目比较核心的内容,领导视察工作时,主要就看他们那部分展示。我负责的这一块比较偏向用户使用,要对每一个用户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再做相应的系统完善。
虽然组长之前跟我们一样,也是在外包岗,私底下会一起吃饭聊天。可一旦我这边出现难以解释的问题,组长的态度就会比较强硬,要求我必须解释清楚。对我来说,在这里等着转正,要比重新找一家正式工难得多。因为大公司把本科学历作为硬性指标,直接把我这专科生死死卡在门外。我花5000元报考了外地一所函授本科院校,每周在线上上课,明年就能拿到学位证了。
去年,我曾试过把简历挂到各个招聘网站上,可惜没什么合适的企业来找我。对我来说,似乎没剩下多少选择,要么在这里等一个渺茫的转正机会,要么彻底转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