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市场迎来了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信号。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事实上,眼下市场上针对降准的讨论声音并不强烈。央行上一次动用人民币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是2020年4月宣布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目前,降准还是有空间的,“从基础货币投放角度看,以前主要通过外汇占款,现在更多依靠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相较于降准而言MLF期限较短,还有一定的资金成本,因此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可以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好资产负债管理。”
温彬同时表示,目前LPR已经连续14个月不变,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较高,要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需要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降准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释放长期资金,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则认为,本次国常会所释放出的宽松信号,“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其本质是要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未来大宗商品可能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由于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向消费端传导,会使得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中下游企业盈利,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大,进而会加大就业压力及冲击实体企业投资意愿。因此,国常会指出,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谈及降准的方式和时机,温彬认为,降准可能采取的方式会是定向降准,时机的考量还是要要看通胀水平的变化,三季度末可能是比较好的时间窗口。
而李超则认为,央行近期存在较大可能通过定向降准置换到期MLF的方式(类似2018年4月和10月)降低银行综合资金成本,进而引导LPR及实体部门融资成本下行,以对冲大宗价格上行对中下游行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国泰君安也认为,考虑到7月4000亿MLF到期,到期量是6月的2倍,下半年到期量压力不小,降准置换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针对后续的货币政策,国泰君安指出,“降准”信号释放意味着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的启动,至于边际宽松的节奏,亦或是宽松的手段对于当前市场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从0到1的过程确立,让货币宽松有了持续想象的空间。
“考虑到市场对下半年资金面预期整体是中性偏紧的,国常会定调后将会出现反向修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面大概率会维持相对宽松,带动利率进一步下台阶。”国泰君安指出。
二维码